不少求职者在投简历时发现,自己看中的一些岗位和企业,并没有明确表明薪资范围,而是在上面写明薪资面议。面对“薪资面议”,很多求职者开始脑补:是不是待遇低到都不好意思写出来?是不是“坑”岗位?甚至一些刚加入职场大军或在岗考虑机会的候选人听到“薪酬面议”时会直接选择拒绝面试,毕竟每次面试的成本并不低。
事实上,“薪资面议”流行很多年,并不是所有岗位“薪资面议”都是不靠谱,比如有些中高级岗位要根据求职者能力定薪,当然要面议;还有的大公司基于对现有薪酬体系保密,不想让同行和竞争者知道工资水平,或者因为薪资倒挂不想让老员工知道等。
那么,如何避免“薪资面议”的“坑”呢?
“薪资面议”的大“坑”
1.薪资过低,浑水摸鱼
通常情况下,一般常见岗位的市场价都是透明的,部分公司将常见岗位写成“薪资面议”有很大的概率是因为薪资待遇过低,担心无法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只能先隐瞒薪资的具体数额,带着侥幸心理先吸引部分求职者投递简历,把人骗来面试,再说服求职者接受工资区间,说不定能捞到不懂行情的“愣头青”。
仔细想想,如果企业是想真诚的引进人才,肯定会提供一个较为可观的薪资并自信地对外明码标价,吸引求职者的关注,而不是通过“薪资面议”来博眼球。
2.小公司,薪酬体系混乱
对于管理比较规范的公司,每一个岗位都会有固定的薪酬范围。所以这些企业的一般岗位,在招聘时不会薪酬模糊,一定会有清晰的薪资范围。
如果招聘启事上只是简单写上“薪资面议”,很有可能是公司薪酬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这类公司往往没有特别具体的工作要求,所以也就没有具体的薪资范围,薪酬多少全凭老板喜好。甚至求职者谈判能力较弱时,老板还会压低薪酬和福利。
3.挂羊头卖狗肉
也不乏有些公司招聘目的并不单纯,有可能邀约求职者前来面试,并非真的有岗位空缺,只是为了达到了解行业情况的目的,甚至是打探竞品公司情报和信息,帮助公司开拓思路。实际上并没有招聘需求,最后面试成功也有可能给求职者推荐面试岗位以外的其他工作。
遇到以上这样的公司还是建议各位求职者擦亮眼睛,精准避雷。
但并非所有的“薪资面议”都是烟雾弹。
“薪资面议”的真实原因
1.防备竞品公司,企业薪资保密
表面上各大招聘平台企业之间风平浪静,但实际是企业之间为了人才也是抢破头的。
除了公开抢人以外,企业为了规避竞品公司挖角或者被竞品公司的薪资打压,选择用薪资面议的方式隐藏底牌,毕竟薪资是吸引人才最有效的工具,利用薪资面议规避了同行业间的薪资跟随或者超越,以免因为自己的底牌暴露失去薪资竞争力。
在这场竞技中,被争抢的人才价值也顺其自然地提高。这种情况下的薪资面议对于求职者是有利的,彰显岗位的价值。
2.高端人才,具备议价空间
普通岗位一般都会有明确的任职要求以及相应的基本能力对应的薪资水平,而一些高端岗位不同,即使企业方对想要招聘的岗位需要付出的成本有大概的心理预期,但是也会根据求职者的能力程度开放议价空间。
尤其是在一些高端人才本来就稀少的城市,如果轻易地给出一个薪资范围,那很可能错过人才或者在面试的时候因为面试者的能力差异造成尴尬的局面,反而影响了公司的人才引进。
3管理岗和股权激励挂钩,谈判空间大
管理岗位因为岗位性质属性,对于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不管是能力跨度和广度与普通岗位比都比较大。这种能力跨度广的岗位,求职者的胜任情况个体差异也更大。
这时候,就需要根据求职者的专业能力和面试沟通结果给出薪资水平,相当于根据价值定义薪资构成的模式。
相较于预设好薪资水平,这种因人而异的管理岗位通过薪资谈判确定薪酬更加合理,这相当于针对自身能力的一个价值评估、岗位称重的对比衡量,在双方做好彼此了解后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薪资水平转化。
如何避免落入“薪资面议”的陷阱?
1.提前了解行业、公司和职位情况
现如今,互联网日益发达,求职者可以在应聘前通过公司官网和一些求职交流网站了解公司的基本信息并做出初步的判断和筛选,如企业在行业中的发展情况、未来发展前景、员工幸福度、稳定程度等。
如果感觉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实力、整体氛围和福利情况基本符合预期再详细沟通了解,最好在面试前摸清楚这家公司的薪酬结构和岗位薪资区间,对期望薪资有一定概念,以便在与面试官面谈时做到心中有数,在谈薪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2.谨守薪酬底线
不少企业在谈薪时会将薪酬体系、补助或其他福利待遇作为降薪的障眼法,但作为求职者,一定要理智地面对薪酬问题,谨守薪酬底线。
薪资水平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对于薪资面议的企业而言,这一点更加明显。薪资面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求职者而言不够透明,但是也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更大的议价空间也代表了岗位价值。
求职者除了需要具备一定谈判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具备配得上薪资的实力。可以通过介绍自己的过往经验、成功项目、硬性能力等,展现未来能为公司创造多大的价值。放大个人价值,增加谈薪筹码。
作为一个职场人,一定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绝对化、贴标签,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努力实现自我能力的利用最大化。